近来,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多重利好,这将极大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。10月9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北京召开,通过了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》,明确了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,从技术开发创新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做出要求。
《规划》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,提出加大关键技术攻关,鼓励车用操作系统、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。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、交通、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,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、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,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。
当前,电动化已成为全球汽车发展的趋势。中国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,在动力电池、电机、电控方面拥有部分上规模的供应企业,但在芯片和电子元器件方面仍然严重依赖进口。据了解,比亚迪早早瞄准了这些关键技术,在2002年便进入了半导体领域,从消费级半导体产品技术,到车规级高效率、高智能、高集成半导体技术,一路摸索、跨越,成功拿下了IGBT、MCU、SiC MOSFET等一座又一座电动车行业的“珠穆朗玛峰”,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。
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,全国政协副主席、中国科协主席、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为比亚迪“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”颁发“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”大奖。刀片电池于今年3月发布,凝结了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近20年的研发和应用经验,具备从电池原材料制取到动力电池包制造的全产业链优势。作为高集成效率、高安全防护动力电池技术,其体积集成效率提升50%,搭载刀片电池的电动车续航里程可达到600公里以上。
另外,《规划》提出,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,“2021年起,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、出租、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,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%。”
说起全球公共服务领域电动化样板城市,不能不提到深圳。十多年前,比亚迪第一批纯电动大巴在深圳上路,当时很多人不看好。深圳敢为人先、鼓励创新、制定标准,率先实现电动车的规模化、商业化运营。2017年,深圳1.6万台公交车全部电动化;2018年,全市2.2万台出租车全部电动化;2019年纯电动泥头车率先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运营。
通过深圳先行示范的实践,比亚迪电动车沿着“一带一路”驶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300多个城市,成为首个进入欧、美、日等汽车发达市场的中国品牌。比如,2015年进入英国伦敦的纯电动双层大巴;2018年至2020年交付智利的400多台纯电动公交;2020年与北欧最大公共交通运营商Nobina 签订106台纯电动大巴订单,正式进入芬兰市场。今年1-9月,比亚迪新能源客车累计销量达6073辆,同比增长79.99%。
此外,深圳还明确了在2020年底前实现网约车全部电动化,2019年到2021年实现新增工程车纯电动化。经过多年发展,深圳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,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发展引领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受到全球赞誉。
近期,广东省工信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《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(2021-2025年)》,明确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广东省汽车产业,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,推动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。 10月11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(2020-2025年)》,以设立经济特区40周年为契机,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,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。
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增长点,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,专家认为,掌握了电池、电机、电控及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新能源龙头车企,未来将有望获得更大优势。(记者 晓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