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形设计领先但基础研究薄弱
“今年是自主品牌的发展元年,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开启品牌向上之路,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,自主品牌在很多方面还和国际汽车巨头存在差距,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,还要长真本事,否则很可能会被淘汰。”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说道。和赵福全一样,海归专家们看到了自主品牌在某些领域的进步,但对标国际,他们更担心的是基础研究领域,特别是在核心零部件产业方面的差距。
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认为,在前瞻性工程开发方面,中国品牌企业仍有欠缺。“我们国内的企业,过去一直将精力集中在商业开发阶段,把车推向市场就行了,过去这样做是对的。”汪大总说,“而在前瞻性工程开发方面,国际车企一直走在我们前面,并且近年来差距逐渐扩大。自动驾驶其实并非近年才出现,早在1986年,美国通用就启动了相关研发项目,当时有几百个高级研发人员。尽管当时还存在一定技术局限性,但他们的视野和思路具有前瞻性。”
同时,在整车轻量化方面,自主品牌同样存在短板。自主品牌开发的汽车,和欧美或日本车企相比,重量要超出20%左右,比如丰田生产的凯美瑞整车重量约1300公斤左右,而自主品牌同级别车型基本在1500~1600公斤。国内车企一直难以突破轻量化技术瓶颈,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基础薄弱,很多技术被国际汽车集团垄断。“减重最有效的是改造底盘,底盘属于主体架构,在这方面很多国内整车厂不敢下手。自主品牌汽车的外形很漂亮,但很多核心技术不过硬,特别是底盘技术。”奕森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总裁辛军如是说。
耐久性是自主品牌关注重点
除了前瞻性开发、轻量化,耐久性差也是自主品牌汽车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,这直接导致产品残值率较低。“一些自主品牌车型的耐久性不好,刚上市的新车各方面性能都没有什么问题,但产品价值下降很快,使用超过两三年后,残值率大幅降低。”在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赵会看来,由于整体制造水平与合资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,中国品牌在二手车市场竞争力较低,在整车耐久性方面,还有很大提升空间,在发动机、变速器、汽车底盘、齿轮轴承等方面自主车企还需要下大力气。
“尽管差距客观仍在,但中国汽车品牌在传统汽车领域,还是有很多机会的。如通过采用轻质材料碳纤维减轻整备质量、优化车型设计、减薄车身板料厚度等方式实现轻量化,更不能因为发展新能源汽车,就忽视传统汽车技术。传统汽车技术的改进同样有利于实现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。”大陆集团北方区销售总经理刘立认为,发展传统汽车并不违背节能环保初衷,新形势下,传统汽车通过技术升级,对节约资源,促进节能减排有重大推动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