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国务院督导组暗访武汉车管所发现“黄牛乱象”后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公安部、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立即采取应对措施,并联合发布《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抽查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定于今年9~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检验检测机构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督抽查。
“《通知》的发布,体现出国家相关部门治理‘黄牛乱象’的决心,对推动货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有着实质性意义。”物流行业专家孔震说道。
把板子打在检测站身上
据悉,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主要是对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管,严厉打击只收费不检车、替检代检、篡改检验数据、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。
此外,对监督检查中发现检验机构存在违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嫌疑的,相关部门会及时核查检测数据、视频和档案;对查实机动车检验机构出局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,公安、生态环境部门进行依法处罚,移送市场监管部门并撤销资质;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、管理人以及检测人员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、行贿受贿、重大责任事故等犯罪行为的,依法追求刑事责任。
“从《通知》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,整治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已箭在弦上,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‘黄牛乱象’已到了彻底根治的时候了。”运输行业资深人士王金伍表示,年检年审的初衷是为确保货车各项性能达标,减少尾气排放污染,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,可有了“黄牛”的存在,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。如今,检测场虽有高科技设备,可实现自动化操作,但人工介入以及找替代车过检的现象比比皆是,让车辆年检流于形式。除此之外,一些检测设备的生产厂家也参与到灰色产业链之中,通过在检测软件里设置指令,可轻松控制车辆的检测数据,检测设备看起来是在正常运作,其实只是个摆设而已。
在货车上牌、年审、年检等环节,检测机构弄虚作假的案例也屡见不鲜,“黄牛”与窗口工作人员更是“配合默契”,严重影响货运行业的健康发展。如今,《通知》明确指出,要对违规检测机构严查追责。高压治理之下,如果检测人员继续顶风作案,为不合规车辆过关开绿灯,最终肯定将受到严厉惩罚。由此来看,以往不合规车型通过“黄牛”疏通过检的方式或许再也行不通了。
用户和经销商面临考验
近年来,随着监管力度和检测设备的升级,卡车年审年检变得愈发严格。尤其是《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》(GB38900-2020)的实施,对于货车上牌、在用车年检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去年9月1日,全国在用货车正式实行空车称重,为了检测合规公正,车辆称重由自动仪器检测,减少“黄牛”暗箱操作的概率。
然而,由于各地执行情况不一,很多在用“大吨小标”轻卡及非法改装货车依然可以正常上牌、年检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卡车司机刘闯表示,无论政策如何加严,经销商总会找到一些门道,为不合规货车上牌。而在车辆年审、年检时,一旦在执行层面被卡死,用户依然可以寻求“黄牛”的帮助。
因此,对于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,有不少卡车司机质疑是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。但目前来看,随着整治行动的逐步深入,已有一些蓝牌轻卡在年审时遇到了麻烦。近日,有卡车司机向记者反映,车辆年审时,检测机构以车辆超重为由不予以审验。
“一直以来,蓝牌轻卡上牌、年审都不太顺畅,主要是因为用户偏好大排量、重载车型,这与现行法规、标准相悖。如今,相关部门从年审环节加大监管力度,对于不合规车辆而言是非常大的打击。”北京轻卡经销商高金华介绍说,由于蓝牌轻卡过渡期刚刚结束,所有的库存车已提前上牌,因此这次整治行动对于车辆上牌环节影响不大。不过,在销售大排量、重载轻卡时,经销商一般会承诺为用户提供年审服务,所以车辆年审工作将是个大问题。
北京轻卡经销商刘志成告诉记者,《通知》发布后,北京几家机动车检测站快速响应,目前均已贴出通知,并告知经销商和运输从业者,无法给不合规车型验车。
目前来看,在用蓝牌轻卡和已提前上牌的库存车大多存在超重现象,如果这些车辆无法通过年审,将会直接影响车辆运营,以及库存车的销售。可见,政府相关部门虽将板子打在检测机构的身上,但所带来的影响已传导至经销商和用户端。
“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持续两个月,之后重载蓝牌轻卡能否审验通过,还是个未知数。”一位蓝牌轻卡用户告诉记者,最近一段时间,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石家庄等多地对在用蓝牌轻卡进行严查,没想到现在又面临年审难的新问题,这让运输从业者有些无所适从。
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是关键
无论是蓝牌轻卡新规的出台,还是各地严查在用货车,抑或是在年审环节加强监管,都可以看出,国家整治不合规车辆、解决货运行业乱象的决心。
“政策法规和行业监管不断趋严,有利于公路运输市场向合规化迈进,从而推动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。与此同时,我们也鼓励运输从业者更换符合新规的车型,但对于刚购车的用户来说,希望相关部门在严打严查的同时,给予他们一定的缓冲期,让不合规车辆逐步退出市场。”高金华指出,整治“大吨小标”和“黄牛乱象”,是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,这其中也透露出用户需求与政策法规不匹配的矛盾,国家层面还需做好打“持久战”的准备,“一刀切”的方式并不可取,否则最终承压的还是终端用户。
“相关政策能否执行到位、后续监管能否持续、相应配套机制是否完善,这些都是治理行业乱象的关键所在。”在孔震看来,打击违规车辆以及背后的灰色产业链,不能仅靠一时的整治行动,相关部门应建立长效机制。同时,统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从多个维度加大对违规车辆和行业乱象的监管,并进行科学有效地管控,比如改善监测方法和手段等。另外,对于产业链上的各方而言,切莫抱有侥幸心理,钻政策法规的空子只能解一时之忧,不是长久之计。卡车司机更需充分认识到这一点,在未来的购车、用车中,一定要遵纪守法,合规合法才是硬道理。